好好生活慢慢相遇

重新認識自己-《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》

在定義人生的「分水嶺」時,年齡往往都是我們基準之一。

最常遇到的分水嶺,大概就是25歲、30歲、35歲等等。

但是也因為這樣,好像慢慢變成一個評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。

比方說,有人30歲就擁有自己的一棟房子,或是買車,甚至位居高位。

但是,這樣的標準,真的能夠定義他是一個「成功」的人嗎?


《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》這本書的作者是「一件襯衫」的創辦人—黃山料。

結合了他在台北打拼的生活、家鄉金門的家人所經營的民宿的點滴,以及他在「山料聊聊」所採訪的一些網紅、藝人所集結起來的故事

讓在外打拼、對於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人,有著深深的共鳴。

並且重新定義了家人、愛人、孤獨和夢想。

好好生活慢慢相遇

「30歲,我只想擁有一個最舒服的自己」

黃山料在書中的隻字片語,對我來說都是一劑強心針。

他的文字看在眼裡,讀進心裡。

我一向不喜歡大家所謂的「追求成就」

我喜歡照著自己的步調走,即便跟別人不一樣,即便別人看不懂,即便速度比較慢。

但是,我比較快樂。

生活在台北,也已經準備進到第六個年頭了,想想時間真的過得很快。

生活在台北的每一個時間點,我絲毫無法為自己找到一個平靜的時間和地方,除了待在自己的租屋處。

但即便窩在自己的租屋處,還是感覺隨時都會被找到,沒有所謂的隱私。

待在台北越久,我越懷念大學四年在花蓮的生活。

「你都沒有了自己,還要那個成功做什麼?」

「最好的生活,並不適合每一個人」

曾經,我也幻想過在台北的生活,好像什麼都很方便,但是在生活的第一年我就發現,自己已經快要變成這個社會的奴隸。

被逼迫著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變成一個自己也不認識的自己。

然後一直被告知,這就是人生,這就是生活。

好像長大之後,我們就沒有快樂的權利,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。

但是卻忽略了自己才是既得利益者。

不斷為企業付出,為生活妥協,然後要因應生活的要求,為自己找一個另一半。

即便不是這麼的順心如意,但好像這樣我才真正拿到「大人世界」的門票。

「上一次『真正感到快樂』的時候是何時你還記得嗎?」

「世上沒有人能天長地久」

一直到自己待在台北第三年,那一年,我25歲。

我開始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工作,甚至為了什麼而努力。

然後開始學會孤獨,好像只有在孤獨的時候,才能真正的與世隔絕。

那是一種心境,也是生活的一種。

因為在那時候,我才真正了解到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永遠陪伴自己

也不會有人比自己更懂自己。

以前無話不談,看似永遠的好朋友,最後也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吵架決裂。

曾經你儂我儂的感情,也會因為走錯一步路,甚至因為自己沒有認真地經營

最後形同陌路、甚至惡言相向。

我開始真正學會保護自己,學會讀空氣看臉色。

然而我懂得事情越來越多,卻也越來越孤僻。

而這與我所想像的大人世界,天差地別。

「我們終將學會不再勉強自己」

「當對的人出現時,你把自己打理好了嗎?」

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寫道:「真愛才不是日常裡的小浪漫,不是遇到一點挫折哭哭啼啼,不是一個男人拯救你的全世界。真愛是互相成為彼此人生的戰友,共同面對生命的難題。」

過去的感情中,我一直希望可以找到一個讓我不再煩惱感情,能夠並肩作戰一起生活的另一半。

一個勢均力敵的另一半。

但可能是因為我的特質,經常吸引到一些長不大的大男孩們,而陪伴一個人長大,是一段極其不舒服的過程。

在我遇到第二個這樣的大男孩時,我下定決心要好好整理自己,把自己打理好來,然後和那個屬於我的另一半相遇。

真正的愛情,其實本來就應該是1+1>2。

愛上一個對的人,就會讓原本的兩個獨立的個體好上加好,而不是把彼此的問題丟給對方,期待對方解決或是消化。

這樣的愛情,才算是成熟的愛情。

也就是,互相扶持。

在遇到對的人之前,前面錯誤的關係、感情,都必須要先被釋懷、被整理,成為生命裡的某一個有意義的痕跡,而不是一段忘不掉的過往。

這樣才對下一段感情公平。

「真愛不會拯救你,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。」

「現代人的愛情,都太輕而易舉」

光良說:「談戀愛不是慾望,愛的目的是要陪伴彼此到老。」

愛是慎重的,當你將自己全然交付給對方時,當你決定對眼前的這個人敞開心房,讓他看到自己最脆弱時,「分手、離婚」不會是一個選項。

可能習慣孤獨感的人,會比較難進到一段關係,比較難去相信一個人。

甚至對一個人坦然。

單身不是罪,也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。

幸福不一定是愛情,而是自己有能力能夠自己決定想要的生活。

雖然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,但是卻也非常重要。

牽絆一生的親密關係,都根基於愛,進而衍生成相伴一生的親密關係。

單身,只是不想要將就罷了。

「你有權利選擇誰可以走進你的生命裡。」

「你終將明白,那些曾委屈自己的人,他們只是天生與你不契合。」

在愛裡尊重,比深深愛著要艱難許多。

「情緒勒索的最高級,就是『否定他人的存在意義』。」

也就是用最犀利的言語打擊對方的自信,並且恣意的傷人卻不自知。

作者在書中提及在《冒牌者症候群》這本書裡的一段話:「為什麼總覺得自己要很努力,才配得上幸福,才能支撐自我存在的意義?」

我們的存在,本身就值得青睞。

也就是說,我們不是生來取悅任何人,或是為了誰得到榮耀。

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富含了意義,而這個意義是自己賦予的。

不需要透過其他方面來證明給誰看。

「情緒是可以殺死人的,放任情緒傷人,是不負責任的。」

「終有一天你能找到愛裡的平衡。」

「對的人」和「結婚」,這兩個名詞,好像是戀愛的終點和目標一樣。

不管是沒有找到對的人,或是最後沒有結婚,好像都是宣告這段關係的失敗。

但是要找到對的人之前,自己必須要先為那樣的人做好準備。

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轍,然後感嘆自己都遇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個人。

甚至希望另一半的出現來完整自己的人生。

但事實上是你親自完整的自己的價值,你才會遇到那個「對的人」。

而結婚,也不完全是感情的終點。

生小孩更不是所謂的結晶。

生命的建構不在於愛情,而是你先多在乎自己,認識自己是誰,愛情的模樣才會清晰。

「蜘蛛精式的愛情」

在《鬼滅之刃》裡面,有一個蜘蛛精,他非常寂寞,想要有家人,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

於是把所有在森林裡迷路的旅人都綁架,然後變成跟他一樣的蜘蛛精。

有一天,家庭的成員想逃,卻被她抓回來殺掉,新的家人在抓其他人代替就好。

現代人的愛情,認識一個月就同居,三個月就計畫結婚,半年就懷孕閃婚。

認識不久卻可以給上一輩子的承諾,並且帶回家見家長,這不就是所謂蜘蛛精式的愛情嗎?

同居,不代表未來要結婚,那只是認識對方的一個過程。

交往也不代表一輩子,那只是一起培養對於未來的共識。

當一件事情輕易地得到,也會輕易地失去。

漸漸的,你會發現時間越來越短,短到你沒有時間去觀照自己,短到你沒有時間去在意自己以外的事情。

人總要走到一個階段,才會突然回過神來,發現自己應該要開始對自己好一點。

「對不起」

我們很常和他人道歉,「對不起」經常掛在嘴邊。

但是,卻沒有好好跟自己說聲「對不起」。

對不起自己過去幾十年來,沒有認真的對待自己,沒有好好地照顧自己。

所以,從此刻起,好好專注在自己身上。

對於緣分,有緣的自然會繼續走下去,無緣的也要不留遺憾地說再見。

當我們能獨立照顧好自己,接下來的人生裡,若遇上任何關係上的困境,離開或留下,便與他人無關,就只是自己的選擇罷了。

我們都忙著取悅別人,但是卻忘記要照顧自己,然後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遍體鱗傷。

願那些因愛而生的執著與痛苦,終能找到解答。

「婚姻是一場共同的責任」

在感情中成為不斷付出的那個角色,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另一個人身上,便失去的掌控權。

戀愛,是只顧著讓你開心;然而婚姻則是雙方共同的責任。

當在愛情裡失去自我時,也終將失去了愛情。

作者九把刀說:「成長是最殘酷的,是女孩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。女孩的成熟,沒有一個男生可以招架得住的。」

當孩子氣的一方終於成長,遍體鱗傷的另一方卻已經無法回頭。

是時候該多照顧自己一點了。

「包容,就是一個溫暖的懷抱」

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,是即使互不認可,也能做到互相尊重。

在長大的過程裡,總會有這麼一刻,你會發現你非常珍惜的人,也會有不懂你的時候。

但是,在真正長大之後,也會慢慢理解和珍惜那份心意。

即便對方不懂,但願意尊重自己,願意試著同理自己,就是愛裡非常難能可貴的心意了。

相愛的前提,就是互相尊重、能夠平靜的生活,並且接納彼此的不同。

「愛是一份平靜而溫暖的陪伴」

你不會因為太愛一個人,而丟失自己。

深愛著彼此,並且各自完整。

而所謂的快樂,不是自己翱翔的多高,而是那些日常細微的感受。

當人生從容不迫時,才真正感覺到人生的自由。

我們都會去追逐夢想,但是繞了一圈才發現,喜歡自己的生活,才是那個所謂的夢想。

所謂的家,就是當你脆弱時最想要回去的那個地方,就是家。

願我們珍惜每一個當下。

一輩子很短,短到你不想消耗任何一點在委屈你的人事物上。

一輩子很長,長到即便跌倒了再站起來,都還來得及。

告訴自己,從此刻起,我想對自己好一輩子。

哈囉讀者你好,

感謝你持續的關注我的文章,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,請不要吝嗇的幫我按個讚

若是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身邊的人有幫助,也請你幫我分享給那位需要你幫助的親友

若是你喜歡我的文字,也很歡迎你持續追蹤我

最後的最後,如果你有想要跟我分享的,或是希望我可以更好的地方,也歡迎你在底下留言。

我們下一篇再見 Ciao


發佈留言